首页 > 股市头条 > 正文

十大券商策略:不惧海外“幺蛾子”!3月A股将先抑后扬 短期重防守

2023-03-13 23:37:57
评论 点击收藏

  中信证券:市场预期的转折点将现

十大券商策略:不惧海外“幺蛾子”!3月A股将先抑后扬 短期重防守
  市场短期波动源于经济快速恢复的预期与经济渐进修复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投资者对经济的预期已经达到低点;全球流动性紧缩预期上修最快的阶段已过,硅谷银行困境对国内影响有限,投资者对海外流动性的担忧已经达到高点;经济复苏仍在不稳固的早期,两会后是增量政策信息的关键时点,预计市场预期的转折点将现,带来情绪和风险偏好的上修。
 
  首先,对于经济恢复的趋势无需过度担心,2月以来市场流动性及宏观流动性预期的下修导致博弈加剧,尽管经济恢复趋势明确,只是节奏上有先后,投资者急迫看到数据兑现的心理还是放大了局部负面信息的影响。其次,对于海外流动性紧缩无需过度焦虑,市场已度过加息预期上修最快的阶段,此轮美元反弹进程基本结束,硅谷银行困境远不足以引发金融动荡。最后,对于稳增长政策的力度无需过度低估,经济修复早期依靠被疫情压抑的需求的释放,决策层需要充分观察强度后再评估增量政策,预计新一届政府将带来增量信息,明确政策重心。
 
  中信建投证券:耐心应对牛回头,守住一季报
 
  短期复常交易兑现,经济与政策预期回归合理,外部风险事件扰动,中期看“牛回头”将会提供宝贵布局机会,2023年A股逐浪上行的判断不变。维持“复苏小牛,成长致远”年度判断,年度层面成长风格占优,短期关注有一季报支撑的优质成长。
 
  震荡阶段守住一季报绩优方向。弱复苏环境下长久期成长资产大概率占优,盈利视角看,经济强相关板块对应偏弱的盈利增速弹性,相对优势不足;估值视角看,弱复苏环境背后通常对应中性偏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低利率更有助于长久期成长资产的估值提升。当下复苏交易结束而一季报业绩预告披露期临近,重点把握业绩预期向好的成长方向,包括信创中率先释放订单业绩信息的部分央国企+新能源中风光储细分环节。
 
  国泰君安证券:指数仍需要时日震荡整理,短期重防守
 
  市场重新校准政策与经济的预期,波动性上升。预计指数仍需要时日震荡整理,短期重防守,中期重布局。关注政策久期长、增长逻辑可持续的科技成长与国企改革。
 
  2023年是投资机会比较多的一年,与经济高相关的价值板块做逆向(高共识时谨慎,低预期时布局);与政策可持续、增长逻辑可持续的科技成长板块做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择时。第一,短期由于市场不确定性的上升以及财报季的临近,我们认为盈利增长确定性较高、竞争格局较优同时股价调整较为充分的板块有望迎来反弹:光伏/储能/风电/医药。第二,对于中期逻辑较清晰,尤其是受益于国内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和数字化、智能化政策支持和新一轮海外创新周期启动(苹果MR、AI)的板块,建议逢低布局:电子/计算机/通信/机械设备。第三,国资委对央企考核强调盈利质量,同时启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的价值创造行动,重点关注为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造产业链“链主”企业与高质量发展而形成的重组预期以及优势重估:国企改革。
 
  中金公司:A股有望显现相对韧性
 
  2月初我们认为A股市场“行稳方能致远”,短期可能呈现震荡调整特征,3月初部分积极因素有所显现,但近期受内外围部分因素影响导致风险偏好再度回落。我们认为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显示增长复苏仍在延续,对短期速度边际放缓不必过于担心。2)两会胜利召开,后续政策落实有望提振市场信心。3)中国促进全球地缘局势显现积极进展,关注“一带一路”等投资机遇。4)海外市场短期风险偏好变化。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外围风险事件对A股市场影响可能相对有限,A股有望在全球市场波动中显现一定韧性,短期扰动不改长局,我们对市场中期依然维持偏积极看法。
 
  配置建议:以经济复苏为主线,关注政策支持领域。1)基本面修复空间和弹性大,且政策继续支持的领域,如泛消费行业和地产链等;2)关注产业链安全、数字经济等政策支持的成长领域;3)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国企改革等相关领域。
 
  招商证券:3月A股将先抑后扬,回到上行周期
 
  2月社融总量和结构均超预期改善,新增社融和中长期社融增速继去年4月以来再度转正,确认A股逐渐进入盈利上行周期,同时也确认A股仍处在上行周期的通道中。尽管短期由于各种外部因素造成调整,但我们认为3月A股将会先抑后扬,随着后续风险的释放,A股将会回到上行周期。在经济温和复苏和换届年的背景下, 把握新产业趋势和政策主题带来的估值弹性是今年主旋律之一。
 
  美国银行业风险如何影响A股?第一,该事件引发市场对金融风险的担忧,短期悲观情绪的蔓延将压制市场风险偏好,不过目前流动性风险指标处于历史低位,未出现整体的流动性压力,挤兑风险可能主要集中在中小银行。第二,如果挤兑事件出现更广泛的扩散,那么将可能迫使美联储放缓加息甚至提前结束加息。第三,硅谷银行倒闭导致其客户因存款被冻结而面临短期的现金流压力,可能加速美国科技企业裁员浪潮并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美股存在进一步调整可能,或对A股形成一定拖累。
 
  兴业证券:不惧海外“幺蛾子”,两条主线穿越极致轮动
 
  近期海外美联储再次释放鹰派表态、硅谷银行关闭等事件,导致市场预期在短期内经历了“折返式”的大幅波动,并显著拖累风险偏好。但从目前来看,海外陷入流动性危机的可能性较小,更多是对各类资产短期有负面影响。对于国内,也不必过度悲观。1、近期市场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经济复苏强度的预期出现波动。但至少目前来看,复苏的趋势依然明确;2、市场主要板块、赛道拥挤度分布显著回落,多数已处在中等偏低水平;3、近期基金发行已在回暖,有望市场形成支撑。
 
  穿越轮动的两条主线——数字经济+央国企重估。2月以来行业极致轮动中,以通信、计算机、传媒为代表的TMT涨幅居前,同时“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的“中字头”也有显著的超额收益。参考历史经验,这些轮动强势的方向大概率在下一个阶段中成为市场主线。
 
  安信证券:本轮“小阳春”已经结束,开启调整周期
 
  根据历史规律,本轮“小阳春”已经结束,开启调整周期。一直以来,大家承认经济“弱复苏”含金量超预期是当前市场的根本支撑。但对于复苏到底是“挤压式需求释放”还是“自发式持续修复”存在争议。从最新交流反馈看,当前市场内部交易逻辑正在发生微妙变化:核心矛盾正从“强预期、弱现实”转化为“弱预期、弱现实”(若转化,则采用低估值、高股息策略占优,这种状态是否形成趋势性需要进一步确认)。更重要的是基于美联储3月加息50BP和硅谷事件的冲击使得外部交易逻辑边际恶化,A股市场风险偏好预将回落(目前,硅谷银行事件尚界定为孤立事件,后续演化需要紧密跟踪关注,若美联储3月提升加息至50BP并未受到影响,这会使得新能源等高景气板块超跌反弹或被延后,至少要留待3月加息靴子落地)。
 
  “春去花还在”,虽然“小阳春”已经结束,但是当前市场回调之后有望再次恢复上行,同时今年投资主线(花)已经明确:大盘价值+小盘成长,呼应我们的核心资产投资和产业主题投资。大盘价值就是白酒+低估值央企蓝筹;小盘成长就是以TMT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相对占优的板块在全年继续占优的把握较大(2008年以来年度评估胜率达到86%)。维持此前判断:“山腰处歇脚”+“低位股迭起”,可以明确的是人民币汇率向均衡水平(6.6-6.7,目前处于6.9-7震荡)的回摆是A股市场再次走强的重要条件。
 
  申万宏源证券:现阶段复苏预期仍较脆弱
 
  现阶段,宏观验证持续提供积极信号,但中观层面同样有不少负面信号。当前宏观验证,需要区分被压制的需求释放 vs. 真实需求改善;而宏观推演,需要区分早周期复苏方向 vs. 后周期复苏方向(中期有改善预期,但短期验证仍偏弱)。这种情况下,复苏预期难免一波三折。短期市场进入针对年初以来行情的调整波段。美联储紧缩加码预期发酵中断:硅谷银行事件使得市场转向反映高利率对经济稳定性的危害。2月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不如1月,美联储加息预期进一步下修。待海外风险偏好稳定后,外资再次流入A股可期。
 
  短期结构选择的重点是主题(央企价值重估,数字经济) + 困境反转(医药生物)。4月验证期结构选择的重点:经济内生动力持续恢复仍是重点,地产和地产链(家电、家居、建材)验证期还有机会。消费从一季报验证中寻找格局优化线索,也是看点。重点关注,医药生物 + 出行链(航空、酒店、餐饮旅游)。
 
  广发证券:中资股有望迎来企稳反弹,有惊无险
 
  两会的经济增长目标降低了“强现实”的预期,然而低预期的CPI与超预期的社融数据使得市场仍然较纠结,中国政策与盈利更清晰的线索需等待“4月决断”。周末发酵的SVB(硅谷银行)事件具备一定偶发性,高利率环境使SVB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暴露,不排除此类点状式事件再次出现扰动市场情绪,美债深度利率倒挂的副作用已经显现,美联储将相机抉择。
 
  我们判断海外风险溢价冲击短期释放后,中资股有望迎来企稳反弹,呈现有惊无险。维持港股走牛市,A股“修复市”。2023年市场主线呼之欲出——聚焦“思变”的三重奏:政策反转、困境反转、美债反转。
 
  华西证券:硅谷银行破产扰动有限,A股盈利改善支撑底部区间
 
  硅谷银行的破产尚未到引发系统性风险,但在后续的风险落地和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前,海外风险偏好较难有明显的改善,阶段性对增量外资流入产生制约。
 
  我们认为对于A股而言,外围因素的扰动相对有限。其一,无论是从估值还是风险溢价来看,当前A股性价比相对合理;其二,近期高频数据陆续验证国内经济的温和复苏,企业盈利大概率持续改善,支撑A股底部区间。结构上,建议重视政策多次强调的“科技”、“数据”领域。行业配置上,建议关注:1)疫后复苏相关“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家电”等;2)产业政策支持的“数字经济、信创、自主可控”领域;3)主题方面,关注“国企改革”领域。
为您推荐:

拓展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