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多地证监局披露了对十余家上市公司股东或高管涉违规减持的行政监管措施或行政处罚决定。市场人士认为,监管部门不断提升规则效力层级,细化相关责任条款,加大对违规减持行为打击力度,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严打违规减持
近期,多地证监局对上市公司股东违规减持行为“亮剑”。
江苏证监局1月19日发布对华达科技及其持股5%以上的股东陈竞宏、董秘齐靖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江苏证监局认为,陈竞宏在持股比例变动达到1%的次日,未及时通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导致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同时,齐靖作为公司董秘,未能勤勉尽责,对未及时披露陈竞宏权益变动情况负有直接责任。
在着重关注股东减持后行为的同时,监管部门还加大对上市公司股东超比例减持现象的查处。部分股东、高管主动承诺回购违规减持股份,并将所得收益全部上缴归上市公司所有。
万业企业22日发布的公告显示,股东三林万业就违规减持致歉,并承诺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以自有资金尽快购回超过5%权益变动时未及时公告减持的0.57%公司股份,并承诺将其超比例减持的股份收益全部上缴归公司所有。
“短期看,严打违规减持可缓解集中抛售压力,引导市场恢复供需平衡,提振投资者信心;中长期看,可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促进公司更加重视主营业务的长期发展,倒逼上市公司提高经营效率和回报股东意识,有助于引导价值投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说。
重要股东承诺不减持增多
除加大对违规减持打击力度外,减持新规还鼓励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股东承诺不减持股份或者延长股份锁定期。近期,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承诺不减持股份案例逐渐增多。
1月23日,泛亚微透发布关于股东自愿承诺特定期间不减持公司股份的公告。1月19日,蓝盾光电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承诺不减持公司股份的公告;同日,蓝盾光电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股份减持计划提前终止的公告。
在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看来,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密集发声,承诺不减持,既能彰显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也有利于维持股价和市值的稳定,并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维护投资者利益。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往往对企业价值有着更为明确和精准的判断。主要股东主动终止减持或承诺不减持意味着部分个股估值可能已经进入市场认可的底部区域。”张翠霞说。
提升规则效力层级
减持制度是资本市场的一项基础制度,关系市场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在业内人士看来,监管部门持续完善减持制度,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在充分听取市场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要求破发、破净或分红不达标的上市公司,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2023年9月26日,沪深交易所发布配套业务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执行口径。
“这些规定主要是进一步严控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减持,督促其专注公司经营,提高回报投资者的能力和水平。”证监会上市司司长郭瑞明1月19日在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按当前指标测算,沪深交易所共有近2300家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减持受到限制。
2024年以来,相关规则进一步完善。上交所1月19日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0号——纪律处分实施标准(2024年1月修订)》提出,相关股东违反《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减持股份未及时停止交易且未及时披露,违规减持股份数量达到总股本的1%或者金额达到2000万元,情节严重的,上交所可以对相关监管对象予以公开谴责。
“有关部门持续扎紧制度‘篱笆’体现了精准监管、科学问责的监管与自律监管导向,进一步规范了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减持行为,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推动资本市场信心回升,助力建设A股市场的良性生态。”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
据悉,证监会正抓紧修改《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提升规则效力层级,细化相关责任条款,加大对违规减持行为打击力度。未来,有关部门或进一步明确处罚裁量方法,精准有力打击违规减持行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