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生物制造、生命科学、低空经济等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的行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 “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深化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
人工智能(AI)产业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涵盖硬件、软件、服务等多个产业链条的新兴产业。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关键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模仿人类理解和创作能力上突飞猛进,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随着AI大模型不断升级,AI芯片、HBM芯片、AI服务器、光模块/光芯片和交换机等上游算力相关产业链迎来爆发式增长机会。AI大模型也将深入行业应用,从影视动画、游戏、教育、消费电子等行业入手,逐步赋能千行百业。
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5000亿元,其中人工智能大模型市场规模达到21亿美元,同比增长110%。预计2024年,我国大模型市场规模将达216亿元,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年均增速。
信达证券表示,人工智能将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多省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例如内蒙古计划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内蒙古枢纽节点、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围绕京津冀庞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市场,提供有力可靠的绿色算力保障。
根据开源证券、国金证券等研报,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神州数码、中兴通讯在算力领域具备优势;科大讯飞、三六零、拓尔思在模型领域具备优势;沪电股份、立讯精密、顺络电子、电连技术、传音控股、金山办公、福昕软件、用友网络在应用领域有优势。
开辟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量子技术是指以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为基础、通过量子系统的各种相干特性(如量子并行、量子纠缠和量子不可克隆等),进行计算、编码和信息传输的全新信息方式。量子技术主要包括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三大领域,在提升计算困难问题运算处理能力、加强信息安全保护能力、提高传感测量精度等方面,具备超越经典信息技术的潜力。
“以量子计算技术为代表的量子科技有望成为我国在全球科技产业中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的重要核心技术,将催生一批新质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国平表示。
综合中国银河证券、天风证券研报,量子技术产业生态正在逐步构建,处于早期培育阶段,产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未来将持续探索合适的商业模式。国盾量子、光迅科技、中国长城、三力士、凯乐科技有望受益。
打造低空经济新增长引擎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主要在距地垂直距离1000米以内的空域,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产业链包括低空制造、低空运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四大内容,涵盖芯片、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和整机研制,飞行器识别、通信、导航、监控等控制系统,应急救援、消费娱乐、农业工业等具体应用,及运营培训等衍生增值服务。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低空经济白皮书显示,到2025年,低空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3万亿-5万亿元。根据赛迪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4年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形势展望》,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国无人机相关企业已超1.6万家,其中处于中游环节企业共有超过1.2万家,占比超70%,包括无人机平台、传感器、软件和算法等企业。
根据天风证券、方正证券等研报,中信海直、万丰奥威等在低空有人飞行器领域有布局;航天电子、纵横股份、亿航智能等在低空无人飞行器领域有布局;深城交、莱斯信息、四川九洲等在空管系统领域有布局。
中国商业航天将迎来井喷
商业航天指采用市场化机制开展的航天活动,涵盖卫星制造、火箭制造、卫星应用等多个领域,新兴应用场景包括卫星互联网、太空旅行等,以市场需求推动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创新。上下游涵盖航天材料和航天零部件生产,卫星制造和发射火箭制造,卫星终端设备及相关基础设施、服务等。
中信证券研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GW”和“G60”星链已整体规划约2.5万颗低轨卫星。银河证券研报认为,各地政策鼓励形成商业航天产业集群,供应链聚集初显。预计2024年航天发射次数增长49.3%,其中商业发射跃升50%。2024年将是中国商业航天的井喷之年。
根据银河证券、国泰君安、申万宏源等研报,斯瑞新材、派克新材、航天科技等在商业航天制造领域有布局;中国卫通、航天环宇、上海瀚讯等在卫星应用方面有布局。
生物制造具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潜力
生物制造是以工业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先进生产方式,在食品、医药、材料、化工及能源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加快渗透,被认为具有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潜力。根据经济合作组织预测,到2030年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全球工业生产总值的35%。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生物制造或生物经济的专门政策。作为提升经济竞争力的着力点,也是我国继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又一重要抓手。
赛迪研究院表示,近年来,我国生物制造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生物制造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快速增长,培育形成一批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和优势产品,形成一批细分领域特色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生物制造产业,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锻造制造业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投证券研报,川宁生物、富祥药业、金城医药、普利制药、浙江震元、华神科技等企业在2024年有望实现特色合成生物学产品陆续落地及放量。
开辟生命科学等新赛道
生命科学行业涉及面广,主要覆盖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医药流通以及医药零售等板块。医药制造关注药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包括中药、化学药以及生物药等。医疗器械专注于医疗耗材与设备的研发、制造及销售,包括诊断试剂、手术器械、成像与监测设备等。医疗流通主要涉及医药产品的分销及供应链管理,医药零售是讲药品/器械直接提供给最终用户的环节,包括线下药店及网上药店。这些板块相互关联,共同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申万宏源认为,生命科学与新兴前沿技术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生物产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性逐步凸显。我国高度重视该领域基础研究,研发投入持续高增。“十四五”期间,国内生命科学研究投入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据Frost&Sullivan预测,2019-2024年国内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投入资金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3.8%。
根据中泰证券研报,诺唯赞、百普赛斯、奥浦迈等企业具备强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泰坦科技、阿拉丁等企业渠道网络布局完备、多品种快速放量。
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
产业领先优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突破30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产销突破900万辆,占比超过30%。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计,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有望同比增加5-10个百分点,达到36%-41%,乐观情况下有望突破40%,2025年将接近50%,2026年超过50%,占据汽车市场主导地位。
民生证券认为,2024年汽车市场格局将比2023年更为明晰,合资品牌再降价的空间比2023年有所减少,且特斯拉等车企在2024年没有明显的产能扩张计划,自主与合资品牌的竞争相对于2023年会有所缓和,新能源车企为加速抢夺市场份额整体折扣率较高。“智驾”逐步成为购车重要影响因素,2024年智能驾驶将迎来为产业化加速的元年。看好智能驾驶已形成闭环的华为、小鹏及相关产业链,其他如理想、小米、比亚迪等智驾表现亦值得期待。
长城证券表示,当前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突破40%,预计短期自主新能源车对市占率提升的诉求更加强烈。2024年自主车企20万元左右新能源车型将密集上市。其中,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北汽蓝谷、上汽集团等企业边际改善明显。
积极培育智能家居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智能家居是指通过各种智能化技术及产品,将家居环境及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活品质和舒适度的一种科技化产品。产业链涉及硬件设备、软件开发、平台运营等多个环节。其中,硬件设备为该产业链的基石,是实现智能家居的关键。软件开发环节是智能家居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网络通讯协议、云端应用开发、大数据分析等多重技术。平台运营环节是连接智能家居设备和用户的中间平台,主要工作是提供智能家居服务和系统升级、数据分析等服务。国际数据公司IDC预计,2024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需求将逐步回暖,设备出货量将同比增长6.5%。
国泰君安研报显示,智能家居是数字健康落地的重要应用场景。数字健康强调以大数据作为分析用户健康状态的基石,并以人工智能作为功能输出的落脚点,家庭在人们生活中占据较大比重,是数字健康落地的重要应用场景。依靠技术迭代引领产品持续升级的家居企业有望受益。
根据德邦证券、东莞证券等研报,以海尔智家、全志科技、拓邦股份、科力尔、美的集团、小米集团为代表的硬件设备类,以阿里巴巴、科大讯飞、创维数字为代表的软件开发类企业有望受益。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