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将能够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全年增长率达5.4%”……近期,高盛、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等多家外资金融机构陆续上调对中国2023年GDP增速的预测。笔者认为,持续回暖的经济数据,不仅提振了国内投资者的信心,也进一步增强了国际金融机构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信心比黄金更珍贵。从当前全球经济走势来看,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信心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随着一系列扩大内需、提振信心的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中国经济回暖迹象越来越显著,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从8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可以看出经济的回暖态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由负转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工业增加值增长4.5%,同比增幅高于前三个月;制造业PMI边际回暖;社会融资规模也在回升……这些重要的经济指标均出现积极变化,共同勾画出中国经济向好的路线图。
此外,中国经济的活力还体现在经济新动能将成为拉动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为766.8,比上年增长28.4%。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新动能持续集聚成长,经济活力不断释放,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是我国有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和充足的政策储备工具,有信心有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6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增强发展动能,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会议围绕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四个方面,研究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
各部门也加大宏观政策落实力度,推动政策靠前协同发力,打出一套“组合拳”。比如,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实施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上调部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等政策;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加快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系列举措,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为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认房不用认贷”、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等政策落地。
与此同时,一批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的储备政策也正在谋划研究中,将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分批出台实施。这些政策“组合拳”将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向好的最大助力。
多项经济数据指标的向好已彰显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随着存量政策与增量政策协同发力,积极因素不断增多,经济运行将持续恢复向好。
为您推荐: